亿道动态
物联网成长了吗?需要了解5个关键问题
2019-07-29
  在麻省理工学院第五届企业论坛“万物互联”的会议活动中,关于物联网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似乎带来了喜忧参半的结果。自该活动启动以来的五年中,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已经在某些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在其他领域并没有发生真正重大的变化。   然而,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会议上并没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和应用的关注,这些技术和应用并不是消费者工具空间的一部分(相比真正有用的产品,物联网的功能似乎更像玩具)。   但它也反映了一个成熟的行业领域,该行业真正开始思考物联网用例,以及如何系统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商业价值。以下了解一下五个关键问题:   1.物联网安全   安全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与安全相关的物联网成本处于急剧上升的轨道上。不幸的是,与物联网设备相关的漏洞和僵尸网络也在急剧增长。   寻找漏洞的工具越来越民主化,任何有恶意意图的人都可以使用;而网络攻击者的范围从专业黑客扩展到国家层面。   Vericlave公司首席执行官Joe Bagnal表示,目前95%的物联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专注于更高级别的软件堆栈(大致是网络层第3层到第7层),而且大部分是基于数据分析的被动的解决方案。他主张在较低的网络层面采取更主动的方法。   其他会议成员建议,可能需要进行监管,同时承认保护和应用大量传感器和其他终端设备的更新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汽车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生命和安全关键系统日益联网的情况下。   这个活动每年都会有一个安全谈话或小组讨论,但没有人真正为物联网生态系统安全给出有效的答案,甚至是路线图。   2.物联网的组织挑战   另一个持续的物联网挑战是一个超越物联网的常量:技术相对容易实现,人员却很难。   尽管存在安全威胁,需要为某些应用提供更好的传感器,但人们似乎普遍认为,还可以采用许多可以做有用事情的技术。但是,克服政治和组织上的挑战是非常困难的。   这些挑战可能会阻碍组织在其他环境中的发展,例如真正像客户一样思考。例如,J.D.Power公司首席数字官Bernardo Rodriguez指出,一些相关的汽车功能只会让用户感到更加复杂。“构建新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解决问题。”他说。   波士顿市首席信息官David Elges描述了不同部门如何控制波士顿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同部分以及部门协调的难度。他说,通常很难将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以创建一个在公共预算中也可以证明其合理性的综合战略。   3.平台问题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对现成的物联网平台的讨论和关注要少得多,例如通用电气公司的Predix工业物联网平台。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Frank Gillett表示,通用电气公司现在认为Predix平台“不具备战略性”。   业界承认客户想要一个没有锁定的工具集。当然,对于曾与大型企业合作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主题。对于组织来说,从头开始是一个实用选择。当谈及大型工业机械、设施和其他运营技术资产时,这些资产的寿命很容易延长到几十年。   4.不断发展的运营技术   事实上,将现有的工业设备发展成一个更加互联和以软件为中心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趋势。   例如,FreeWave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Kirk Byles表示,他们的业务基本上是如何为远程位置的SCADA传感器添加无线电技术(SCADA代表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是指传统的工业控制设备)。   5G作为一种几乎无所不在的通信媒介,肩负着巨大的希望。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在发生,物联网应用程序将被利用。Verizon Wireless研究员Jin Yang博士将延迟视为未来使用5G的挑战(多层架构可能是处理延迟敏感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这也是边缘计算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   5.用于医疗保健的物联网   最后,物联网在医疗保健的应用是此次会议活动的一个主要主题。在主题演讲中,普华永道顾问创始人Pascale Witz描述了如何在不需要专用接收器的情况下进行连续血糖监测,这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颠覆性。她指出,其颠覆性主要有三个触发因素:技术(尤其是传感器/小型化)、互操作性和数据分析。   然而,医疗保健仍然是技术挑战的一个领域。持续或至少频繁的监测取决于微创的传感器并进行精确的测量。此外,测量必须对记录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或采取一些短期行动有用。换句话说,他们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医疗保健结果。
查看更多→
安全驾驶、网络安全和成本问题正在延迟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部署
2019-05-23
 Forrester顾问公司针对了 54 位汽车行业专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自动驾驶原型车转化为量产车型的障碍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而工程师关注的领域则是如何解决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 在搭载人工智能 (AI) 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部署竞争中,面对诸多技术挑战,任何公司都无法突破速度限制。根据Forrester对全球汽车行业 54 位专家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家看到的自动驾驶汽车 (AV) 的原型车距离大规模部署仍需至少十年之久。这一结论可能并不出乎意料,但技术挑战的规模确实令人震惊。随着自动驾驶汽车从原型向量产迈进,从自动驾驶概念车的技术转变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设计, 也预示着近期将会出现重大转变。 ? ?   Arm 委托 Forrester Consulting 采访了 54 位全球汽车行业专家的2019 年“自动驾驶汽车:从原型到量产”报告。单击本文底部可下载原文报告。   该报告重点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人员难克服的障碍,即硬件计算能力和功能的组合需要兼顾效率、尺寸和处理速度等多方面因素。近 30% 的受访者表示,这一组合挑战是首要问题。各种具体问题包括组件成本和软件失效。   正如一位负责亚太地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美籍汽车制造商总监所述:“这将是一个缓慢改进的过程。”在我看来,大家确实低估了当今先进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的现状。   大的挑战与基础计算密切相关。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表示,目前用于处理自动驾驶汽车上各种昂贵且高耗电的传感器是无法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尽管这些系统已经部署了强大的处理能力,但它们仍然需要汽车驾驶完成紧急操作。事实上,必须采用更好、更经济可行、功能更强大的AV可信技术来取代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中的现有技术。这实际上是Arm的一个关键机会,因为如果要从概念车模式转换成商业化模式,可以从更安全和成本优化的高效能人工智能(AI)计算技术着手,来应用扩展到更多车辆类型上。 让更多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从原型到量产   由Arm发起的 Forrester 研究揭示了全球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成熟度。该研究深入探讨了当前所测试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该技术必须如何演进的预期。Forrester 正在评估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SAE) L 5 级车辆(全自动驾驶)以及其他接近此级别车辆(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在世界各地上路)的工作。   Forrester 专家调查显示,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竞争中,前五大关注领域是:“创建可靠的系统”、“制造效率”、“安全功能”、“网络威胁”和“维持低成本”。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感知工程师表示:“这些零件必须具有近乎军用级的强大。这些汽车零件原来未必需要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靠性和容错性方面。” 调查报告要点   Forrester 题为“自动驾驶汽车:从原型到量产”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汽车主机厂和零件供应商正面临三大领域的挑战:   如何将 AV 测试技术转化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量产级设计。   如何满足更高性能传感器和计算技术的需求,使其完全可靠,并且符合未来的法规要求。   如何与外部软件和硬件合作伙伴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开发量产型 AV 系统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应对“陨石坠落”?   虽然受访专家组强调了需要解决的许多挑战,但也有一些挑战难以定义。一位工程师向 Forrester 表示,他可以看清将近96-97%是可以解决全自动驾驶存在的问题,但还是有3-4% 的难度是无法解决的。事实上,鉴于当前的可用技术,他还无法看清如何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目标。   该工程师谈及的大问题是公众显然期望自动驾驶汽车是完全安全的,大概需要达到10倍人类驾驶员的平均安全性。这点在理论上可能与天降陨石一样遥不可及。 或者更现实地说,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汽车部新的测试数据,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原型的大问题,是由于“弯道曲率”导致自驾车系统脱离并且表现出“不适当的驶离轨道与加速”。   在 Arm 工作多年,很清楚大多数(除了“陨石坠落”外)挑战都是可以解决的,目前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计算方面的技术进步,将有助于终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 4 级和 5 级车辆。在这一技术发展过程中,将会挽救众多生命,我们看到主流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在飞跃发展,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 Arm 技术。   因此,根据 Forrester 报告以及本人所掌握的信息,相信全自动驾驶车辆终将实现量产。首批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在限制条件下部署,例如汽车只能在事先定义好的区域(和精心设定的区域)、特定环境条件(例如白天、干燥的条件)和限速情况下自动行驶。这是依照 SAE 法规 4 级的规定。今后,随着计算技术进步逐渐建立可信度,人工智能变得更“聰明”,我们将会看到自动驾驶汽车逐步推进部署。 因此,不是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量产,而是“何时”量产,并且现在的核心需求将从原型设计转向安全可靠、可信的市场化技术。 Arm 在应对自动驾驶汽车从原型到量产的挑战中的作用   功能安全:Arm 的所有处理器设计都非常注重安全性。2018 年,我们在安全就绪计划(Safety Ready Program)中推出了一系列全新汽车级组件。   网络安全:应对网络威胁是 Arm 在所有市场领域中另一个始终关注的设计要素,我们的TrustZone 安全技术已部署于包括汽车在内的各个行业。 ?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ARM发布新架构Neoverse 性能表现已接近Intel和AMD处理器
2019-05-23
? ?在这个移动设备成为主要计算平台的大时代,稍微关注行业的人都听说过ARM,该公司作为技术推动者,提供各种处理器架构以及核心参考设计,基本上已成为当今所有移动设备的动力之源,并在过去的5~7年里,引领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SoC性能的飞速发展。   ARM的雄心远远超出了移动和嵌入式设备领域。从商业意义上来看,服务器和相关基础设施等高端领域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于像ARM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市场。 不过,尽管ARM在移动和嵌入式设备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迄今为止始终未能触及更高性能产品的领域。   虽然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关于“ARM将掀起服务器和基础架构市场革命”的预言层出不穷,也有不同的供应商试图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前几代产品并没有获得成功,ARM的服务器生态系统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 服务器领域,多事之秋   去年年中,全新的Cortex A76架构横空出世,ARM对其寄予厚望,以至于随后公开分享了未来三年的CPU路线图,并宣布将在PC笔记本电脑领域与Intel展开正面竞争。尽管骁龙8CX等产品的上市还需要等待很久,但外媒Anandtech已经拿到了首批搭载Cortex A76的移动设备,并验证了ARM的所有性能和效率声明。   最近,ARM又发布了新星架构Neoverse,并希望通过新一代处理器设计大幅提升其性能,并提高在服务器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力。   这些新架构对ARM来说都很重要,它们代表了市场的一个转折点:ARM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已经接近了Intel和AMD处理器,且ARM有信心保持每年25~30%的性能提升,大幅超越Intel和AMD的迭代幅度。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Last week review
2019-04-25
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Last week review?看点01?OPPO发布ColorOS 6 GameBoost升至2.0版本? 3月17日下午消息,OPPO今日在成都正式发布了ColorOS 6版本,其中GameBoost升至2.0版本,新增TouchBoost和FrameBoost功能。4月10日发布的Reno系列将正式搭载该系统。OPPO在ColorOS 6上提出了无边界的设计理念,同时以全球化和全面屏为两个关键词。陈希宣布,ColorOS将启用全新的品牌标识,更加凸显高效和顺畅。同时,ColorOS 6在壁纸、图标、交互、动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进,以动画为例,进行了超过3500项的动画改进。?看点02?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据中国移动官微消息,3月16日,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公司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本次手术通过5G网络,跨越近3000公里?,成功实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与海南医院间的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实现5G远程手术操控,开启了5G远程手术的新篇章。?看点03?华为Balong 5000率先通过中国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终端芯片测试? 近日在IMT-2020(5G) 推进组组织的中国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中,华为Balong 5000率先通过5G终端芯片测试,室内和室外测试用例均100%完成,测试结果达到预期。据了解本次终端芯片测试使用刚刚发布的首款支持NSA/SA的5G多模芯片解决方案Balong 5000,在基于3GPP R15标准的华为5G系统(包括5G核心网、5G新空口基站)上进行了测试。本次测试完成了IMT-2020 (5G)推进组规定5G终端测试的全部用例,在2.6GHz 独立组网(SA)及3.5GHz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架构下,Balong 5000的物理层基本功能、物理信道、链路自适应及调度、高层协议基本功能、多天线技术、多小区多用户性能等5G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测试结果达到预期。?看点04?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落地上海? ?在AI、IoT、自动驾驶等一样,5G未来将成为智能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前提。日前,京东物流宣布率先建设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依托5G网络通信技术,通过AI、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融合应用,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据了解,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位于上海嘉定,将在年内逐步建成并落地运营,其中包含智能人员管理与智能车辆管理系统的一期工程已经上线交付使用。除此之外,京东物流还将同时在北京亚一、物流全链路可视化监控、机器人智能配送等多个物流场景进行5G应用部署。??看点05?继德国之后,美国又警告巴西不要使用华为5G设备!? 上个月之时,美国就开始试图说服欧洲盟友不要使用华为的5G设备,称华为5G设备有安全风险。不久前,美国还威胁德国,称如果德国采用华为的5G设备,那么美国将不会与德国分享关键情报。而继德国之后,现在,美国又警告巴西不要使用华为5G设备,称华为5G设备有风险。近日,有“巴西特朗普”之称的巴西极右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正在美国访问,当地时间周一到访了CIA。据悉,在这次会晤当中,美方向巴西发出警告,指华为的设备有安全风险。美国一高官称,巴西官员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进行一系列会谈,其间巴方听取美国专家讲述安全、情报及其他事项,了解使用华为5G网络设备对国家安全的风险。当地时间周二,博尔索纳罗还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首度会面,将就委内瑞拉问题及双边条约展开会谈,此外,还将讨论5G网络建设问题。双方部长也会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一位直接参与此次访问筹备工作的官员表示:“这一问题对美国来说十分重要,极有可能被提出讨论。”?美国政府一直以安全为由,要求巴西抵制华为的5G设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科技部部长马尔克斯(Marcos Pontes)此前在巴西利亚会见中国驻巴西新任大使杨万明时,他承诺不会对中国的技术进行任何限制。马尔克斯表示,华为系统中没有危害性的程序,且中国供应商已经在巴西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巴西禁用华为的设备,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看点06?以色列向中国芯片出口猛增80%,主要因英特尔? ?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因中国企业增加采购英特尔Kiryat Gat工厂产品,以色列去年对中国的电脑芯片出口猛增。以色列出口协会官员称,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增长80%至26亿美元。业内消息人士表示,英特尔以色列公司至少占据上述半导体出口额的80%。?看点07?三星发布HBM2E内存:容量最高16GB,带宽高达410GB/s? 最近三星电子在DRAM和存储领域疯狂的刷存在感,从MWC 2019展会发布eUFS 3.0存储芯片,到eMRAM存储器,再到高容量LPDDR4x内存。而现在三星再次更新内存技术,在NVIDIA的GTC大会上专门为数据中心、GPU等高性能计算带来了更新的HBM2E内存。这款芯片是业界首款符合HBM2E规范的产品。在性能上,?这款产品将传输速率从2.4Gbps提升到3.2Gbps,提升幅度达到33%。同时每芯片的容量提升了两倍,达到16Gb。而HBM产品一般通过TSVs(硅穿孔技术)进行多层堆叠,所以通过这个技术进行8-Hi堆叠,可以让HBM2E内存容量达到16GB。同时采用1024位宽的总线可以让HBM2e内存的带宽高达410GB/s。相比前代产品有了大幅度提升。?看点08?OPPO首部5G手机获得5G CE认证,商用进度再次领先 近日OPPO宣布其首部5G智能手机顺利通过国际检测服务机构“Sporton International Inc.”的5G CE测试,并获得由CTC advanced GmbH签发的5G CE认证证书。OPPO首款通过CTC认证的5G手机具备多频多模多组合的优势,支持5G n78频段等更多组合、更宽频段,可完整覆盖2G、3G、4G网络,适用于更广范围的国家和地区。CE认证的获得意味着OPPO 5G手机已经完全符合欧盟设定的包括无线、安全、电磁兼容、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标准,具备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条件,同时,这一认证的获得也是OPPO 5G手机正式在欧洲落地商用必不可少的一步。?看点09?全球TOP15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出炉:日企占了半壁江山? ?近日,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VLSI Research发布了2018年全球半导体生产设备厂商的排名。从该榜单来看,日本厂商占据7家,东京电子(TEL)排名第3、排名第6的是爱德万测试(Advantest)、第7名是SCREEN,第9名的是KOKUSAI ELECTRIC、第10名的是日立High Technology、第14名是大福(DAIFUKU)、最后排名第15的是佳能。从地区来看,美国厂商有4家、欧洲厂商有3家,中国和韩国各有1家,可以说日本企业在半导体生产设备业界的奋斗着实引人注目。???关于亿道电子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国内首次解读,IIoT背后潜伏的游戏规则颠覆者
2019-04-25
国内首次解读,IIoT背后潜伏的游戏规则颠覆者 摘要:工业控制器等设备有没有可能也贴上“开放”的标签?有没有可能朝着接口开放化、硬件标准化、软件通用化、网络智能化的方向迈进?UAP是其中的一次前瞻性尝试,本文将是国内首次为你揭开UAP的面纱。 关键词: 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想要落地,眼下之急,是很多割裂和壁垒亟待克服。 比如在通讯领域,为了解决标准以太网具有不确定性、无法用于工业现场的弊病,各个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专属现场总线或者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但彼此之间互不兼容,造成了明显的市场割据。 TSN和OPC-UA等技术体系的快速发展,实现了通讯标准与技术服务商的解耦,扩展了通用化组件的应用范畴。     其实在工业界,还有更让人头痛的隐疾。 典型的工业控制器,比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都是异构的、I/O输入输出设备也是异构的,各个供应商的专有架构很难融合。 因此工业企业大多“住在”一个由不同供应商使用特定软硬件创造,需要耗费额外的资源和财力管理各种不同设备的异构环境中。 工业控制器等设备有没有可能也贴上“开放”的标签?有没有可能朝着接口开放化、硬件标准化、软件通用化、网络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面对这样一个虽艰险但诱人的方向,革新的势力正在默默探索和推进,UAP(Unified Automation Platform,统一自动化平台)是其中的一次前瞻性尝试。 本文将是国内首次为你揭开UAP的面纱。   UAP解决什么问题? 精通工业控制需要身怀各种绝技。因为在大型工业控制系统中,往往存在数百甚至上千个异构的硬件模块单元,他们分别来自不同自动化厂商。 西门子、施耐德、三菱、欧姆龙…他们使用的操作系统五花八门,比如各种经过裁剪的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Lynx、QNX、RT-Linux…还有Windows Embedded。 各家的编程软件也不相同,比如西门子用TIA Portal、施耐德用Unity、TwidoSuite、罗克韦尔用Studio 5000、三菱用GX Developer、欧姆龙用Sysmac Studio。 这些控制器担任着工厂生产线上“大脑”的重任,可以说是自动化的稳定性之基础和智能化之核心。如果把“Opening Soon”摆在一贯显示“We’re Closed”的控制器出没的地方,总有一种违和感。     人为制造的割据势力,令工业控制器很长时间内无法冲破传统的封闭架构,触及到开放融合和敏捷开发带来的红利。 因此,推进UAP统一自动化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控制器最大限度的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尽可能解除了传统专用设备的绑定和局限。 其次,工程不再需要依赖任何特定的硬件和拓扑,实现硬件与软件解耦,两者相互独立。工程师只使用一种工具就能配置所有的控制应用、HMI/SCADA系统和I/O连接,为工业互联网IIoT应用程序提供所需的基础 架构。控制器相关的软件和程序可以实现规模化管理,尤其在迭代或升级过程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最后,通讯走向标准化,通过南向接口,化解来自不同供应商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难题;通过北向接口,开发丰富的应用和服务,创造将云原生、DevOps等IT技术融入OT的可能性,享受由工艺技术更新和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创新。     想象一下,工业自动化金字塔架构中的控制层,也就是PLC和DCS出没的领域,将变得越来越开放。这种变化无疑是颠覆性的,对于传统自动化厂商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因此中小玩家,根本无力撼动这个固化的市场。 UAP之所以值得关注,因为其背后的推动者是主流厂商,施耐德。 根据Contemporary Control的报道,1968年,作为相近时期PLC的发明者之一,Dick Morley及其团队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全球第一台PLC--莫迪康084,打造了工业自动化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后来,施耐德收购莫迪康品牌,联手创造了多款经典PLC产品。 如今,施耐德默默的推进UAP这个大胆的想法,相关研发尚处于静默期,据悉2020年左右将会逐步推向市场。 根据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90年代为PLC等产品的导入期,2000年前后PLC迎来高速增长期,按照PLC普遍10-15年的生命周期,未来3-5年将迎来PLC和DCS更新换代的高峰,也将是UAP等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将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施耐德的这项秘密计划尚处探索阶段,该公司选择率先从流程工业起步,经由开放过程自动化架构OPA(Open Process Automation)落地,数年之后才会逐渐扩展到离散工业,演进为贯穿整个自动化领域的UAP。 OPA的进展如何? 读懂了OPA,便读懂了UAP。 为什么选择从流程工业起步?这里借鉴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彭瑜老师的观点,“离散”的招数,“流程”早就见过了。他曾经提及美国工业圈的一种说法:在实现工业4.0的进程中,流程工业已经在飞行,而离散制造业还在办登机手续。以OPC UA技术为例,最早就是运用于流程工业,并取得显着成效后才被引入离散制造业。因此从流程工业起步,是一种可行且靠谱的做法。 施耐德和埃森克美孚,作为开放过程自动化社区OPAF的核心成员,致力于推进OPA架构,标准化现场设备的基本输入输出,及监管控制功能块的执行。OPA的成功需要调动最广泛的力量,目前OPAF社区已有超过110个成员,包括最终用户、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 为什么美孚也是开放自动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因为油气项目普遍非常庞大,工厂历史悠久,各个“朝代”的控制系统迭代周期不齐,老旧和新秀系统并存,面对成百上千的异构控制设备,流程行业比谁都头疼。同时因为使用量大,话语权亦强,实现的效益有利于锁定在企业内部。 OPAF正在进行的工作,运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重新定义DCS和PLC,还包括与优化运营密切相关的先进控制和MES。从2016年启动至今,现在开放过程自动化OPA架构已经从概念阶段,进入技术原型项目的落地阶段。 项目中的功能主要通过DCS和PLC控制器来实现,这些不同大小的控制器每个可以支持大约100-1,000个功能块。美孚认为自动化系统应该力求“极简”,使用更多、更紧凑的分布式控制器。这些小型化的硬件设备每个可以控制1-2个闭环,从而创建用于流程自动化的微型服务。 OPA系统架构图 此次原型项目的目标在于,基于标准的OPA架构,验证软硬件的解耦、应用程序开发与执行相互分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证明了多厂商设备无需借助网关或转换器,完成互可操作的可行性。支持在厂商之间无需修改底层逻辑,自由更换组件的可行性、配置和应用的可移植性,以及应用开发的灵活性。 参加OPA验证项目的厂商包括:R. STAHL、施耐德、英特尔、NXT(被施耐德收购)、ABB、AspenTech、ANSYS以及Wind River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被施耐德收购的NXT,该公司是基于IEC 61499标准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IEC 61499标准虽然并不广为所知,但其对应的是当今几乎全部应用中的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分离。NXT把所有相关的自动化任务,集成于一个统一的方案之内,可以说打造了一款最为高效、最节约成本的分布式自动化架构工程工具。 新的NXT软件现已集成到施耐德的新一代物联网架构EcoStruxure中,作为边缘控制层的一部分。据闻,施耐德正在考虑是否将NXT软件开源,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工业领域的研究机构ARC Advisory Group对OPA的前景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ARC分析师认为,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OPA整合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各种开放力量,这种整合代表了新技术从独立摸索走向商业化融合落地阶段的转变。 ARC资深咨询专家Harrry Frobes评论说:“自从在1970年代PLC和DCS进入自动化领域之后,控制层的自动化硬件和软件结构从没变动,一直围绕着捆绑式的自动化硬件和软件在演进。这与1970年代的小型计算机市场非常类似:当时,几乎每一个小型机的供应商都是以硬件软件捆绑的应用方式和软件工具,以及自己的渠道伙伴和软件供应商进入和占领市场。OPA已经对这一高度垂直集成的业务模型形成威胁,极有可能使其接近它使命的终点。”   难度有多大? 铁打的趋势,流水的领域。与工业OT领域的演进模式雷同,CT领域的“基站”正处于从封闭到开放的转折点上,若提取两者的“公约项”进行得失分析,则颇具借鉴价值。 2018年6月,全球知名的5家运营商共同签署文件,成立O-RAN联盟,后来扩展到12家。其目标是推动Open RAN,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接口开放化、硬件标准化、软件开源化和网络智能化。这一做法让CT领域可以利用通用器件的规模效应,降低基站硬件的综合成本,同时激励软件和硬件创新。 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O-RAN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Open RAN的持续推进,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宣布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签署O-RAN开放智能无线网络研究合作备忘录。 虽有不少厂商在积极推进Open RAN,但目前的解决方案大多停留在demo阶段,离真正商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UAP相比O-RAN,其实现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O-RAN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运营商,具有充足市场话语权和前期投入的财务实力,但在推进中仍遇重重困难。而UAP不仅技术本身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且背后的推动助力并不那么“强势”,它是否能够取得业界知名企业的广泛支持,以及能否顺利推进,还属未知。 其次,O-RAN和UAP同样推崇硬件的通用化,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让更多的新生力量参与角逐。但工业领域对硬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一般的中小玩家很难入局,即便产品面世也还需要经历长期的业界严格测试,才会获得这场高配游戏的入场券。这个少则5年,普遍8-10年的漫长市场准入周期,并非一般玩家所能承担。 再次, UAP意味着硬件的差异化迅速缩小,自动化厂家需要通过应用和服务实现商业价值。而工业领域对于开放型生态的建设刚刚起步,开发者数量严严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做到DevOps,人才缺口或又成为企业创新的一大挑战。 最后,工业界有自己的演进步调,UAP的推进策略和节奏尤为关键。虽然从流程工业起步是个不错的开端,但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否成熟,各个阶段的研发成果是否能够顺利发布,落地项目是否能够达到市场预期,还需要建立清醒的认识,用事实说话。     硬件的标准化、软件的通用化…很多在IT领域看似轻而易举的事情,放到CT或者OT就变成难于上青天,这与行业本身对技术、对结果以及行业全局的严苛属性高度相关。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有挑战,凡有挑战的事都要经过长长的不确定性方能层层剥开。解决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异构难题,推进控制系统的开放化,是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星辰大海迟早会到达。在UAP这个充满挑战的机遇面前,有一些人已经起步,你是否看好,或者有独到见解、或更深的思考?本文小结:一小批人正在给工业控制器等设备贴上“开放”的标签,推动PLC、DCS朝着接口开放化、硬件标准化、软件通用化、网络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作为UAP的率先尝试,开放过程自动化OPA架构已经从概念阶段,进入技术原型项目的落地阶段。UAP面临重重困难,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建立清醒的认识,用事实说话。关于亿道电子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最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