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讯
开关电源“待机功耗”问题怎么解决?
2019-11-25
输入部分损耗: 1.脉冲电流造成的共模电感T的内阻损耗加大 适当设计共模电感,包括线径和匝数 2.放电电阻上的损耗 在符合安规的前提下加大放电电阻的组织 3.热敏电阻上的损耗 在符合其他指标的前提下减小热敏电阻的阻值 普通的启动方法,开关电源启动后启动电阻回路未切断,此损耗持续存在。 改善方法:恒流启动方式启动,启动完成后关闭启动电路降低损耗。 有放电电阻存在,mos开关管每次开关都会产生放电损耗。 改善方法:用TVS钳位如下图,可免除电阻放电损耗(注意:此处只能降低电阻放电损耗,漏感能量引起的尖峰损耗是不能避免的) 当然根本的改善办法是,降低变压器漏感。 电源芯片是需要一定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工作的,如果Vcc供电电压越高损耗越大。 改善方法:由于IC内部消耗的电流是不变的,在保证芯片能在安全工作电压区间的前提下尽量降低Vcc供电电压! ? 由于待机时有效工作频率很低,并且一般限流点很小,磁通变化小,磁芯损耗很小,对待机影响不大,但绕组损耗是不可忽略的。 变压器绕组引起的损耗: 绕组的层与层之间的分布电容的充放电损耗。(分布电容在开关MOS管关断时充电,在开关MOS管开通时放电引起的损耗。) 改善方法:在绕组层与层之间加绝缘胶带,来减少层间分布电容。 mos损耗包括:导通损耗,开关损耗,驱动损耗。其中在待机状态下大的损耗就是开关损耗。 改善办法:降低开关频率、使用变频芯片甚至跳频芯片(在空载或很轻负载的情况下芯片进入间歇式振荡) 输出整流管上的结电容与整流管的吸收电容在开关状态下引起的尖峰电流反射到原边回路上,引起的开关损耗。另外还有吸收电路上的电阻充放电引起的损耗。 改善方法:在其他指标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收电容的容值,降低吸收电阻的阻值。 当然还有整流管上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和反向恢复损耗,这应该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导通压降低和反向恢复时间短的二极管。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摘自EDA365电子论坛
查看更多→
ANSYS 18:工程仿真,无所不在
2019-11-21
    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引进流水线以来,现在的工业正在经历最根本的制造技术变革。物联网、增材制造和机器学习等趋势正在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催生出众多挑战人们想象力的产品。随着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各企业也在改变制造和操作产品的方式。这些变化正推动仿真技术迈向无所不在的工程仿真时代,使仿真成为产品探索、设计、测试和运行等各个阶段的核心技术。     工程师发现在设计周期中更早地执行仿真,能够通过数字探索更快地研究更大的设计空间,这一切工作都在制定决策和确定成本前完成,从而节省更多时间和成本。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双胞胎进行的实时仿真可提供关于产品性能和维护的有用信息,从而让仿真技术在下游的产品运行阶段找到了用武之地。随着仿真变得更加普及,利用ANSYS 18.0提供的强大仿真技术,工程师无论是否具有丰富的经验,都能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仿真和测试数千种设计方案,并借助数字双胞胎技术,利用仿真监测现实环境中的实时产品性能。 数字探索    在研发过程中尽早使用仿真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上市速度和成本是主要原因。约有80%的产品研发成本都锁定在概念设计阶段,使得早期快速迭代变得非常关键。通过执行快速的“假设”分析,用户可在研发过程早期了解产品特性,避免在不切实际的设计上浪费时间,并且防止在验证阶段重新进行设计。数字探索能帮助用户以更少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将创新技术推向市场。   数字原型    数字原型让用户能够利用结构、热、电磁、流体和控制仿真进行单独的物理场研究、耦合的多物理场研究或系统级研究,从而优化、确认和验证设计,以满足相关的需求。用户可以构建精确的综合仿真模型来了解实际的产品性能,并持续创新,这些功能是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利用数字原型,用户可精确预测详细设计的性能,并减少物理测试的需求。   数字双胞胎    数字双胞胎是实际运行机器的实时虚拟版本,可用来提供产品的性能与维护信息。工程仿真并不局限于产品研发过程。机器上的传感器将温度、振动、碰撞、载荷等各项数据发送到数字双胞胎,然后,数字双胞胎与机械工作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数字双胞胎能够在出现状况前提早进行预测,因此用户可监测双胞胎,以便在预定停机时间内更换磨损部件,避免意外停机。另外,用户还可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改进新一代机器的设计。   探索ANSYS 18的应用    仿真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验证工具,这有助于各个级别的工程师数字化地探索产品“假设”情况,催生创新,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进程。ANSYS 18.0提供的各项工具帮助您开展工程仿真,有效解决产品设计、制造和维护方面的难题,将物理和数字世界完美相连。
查看更多→
点赞亿道,身体力行,诠释工业精神
2019-11-20
     众所周知,德国的“工业精神”是举世闻名的。德国的商品质量过硬,已不是某个单一品牌,而是已成为一种国家品牌,成为了德国货就是好,达到了品牌建设的高处。然而正是因为德国对质量的追求,导致其他国家要走进德国市场困难重重。能够在德国权威杂志上刊登报道的产品一定是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把关的,国外的产品也因此少之又少。      然而亿道信息的产品就被刊登在了德国的权威行业杂志上,与其他的品牌产品做了各方面详细对比,却因此更加突出的展现了我司产品的优势。不仅如此,亿道信息的产品更是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显示出客户及权威机构对我们的产品的信心和褒奖。      不仅仅是在德国,在英国,亿道信息的产品同样收到了权威的认可。BRESSNER是工业电脑解决方案的翘楚。在今年的杂志上,我司的手持产品,三防平板,全加固笔记本都有显露头角。与其他的产品摆放在一起毫不逊色。      同时,该杂志也将亿道信息的产品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做了详细的测评和对比。从三防产品到广告机都做了大规模的宣传。足以显示出我们的多元化产品质量和性能各方面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也帮助客户扩大了推广范围。 关于亿道集团:      成立于2002年,目前拥有三百多人的研发团队,是国内很早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同时也是国内行业定制及终端产品方案公司之一。亿道集团旗下设亿道电子(上海亿道电子、北京亿道电子、深圳亿道电子)、亿道数码、亿道信息、亿境虚拟现实六家子公司,分别从事软件代理业务(亿道电子),消费类平板电脑(深圳亿道数码),行业平板电脑(深圳亿道信息)的研发、制造与销售,VR虚拟现实头盔的研发和制造。 关于亿道信息:      积极致力于行业终端技术的持续发展,自主研发全坚固工业三防平板电脑,防尘防水等级高达IP65~IP68, 美军标MIL- STD-810G防震耐冲击。亿道信息新推出平板投影,该产品采用Intel芯片的CPU,配合Inte芯片的WIFI模块,传输速度快,传输通道多,性能强大,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迷你PC方案。同时,亿道信息也为不同行业客户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行业平板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客户在数字社会获得成功。
查看更多→
arm编译器构架分析
2019-11-13
一、 引 言   随着近两年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子等各种消 费品的蓬勃发展,ARM编译器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作为这些消费品的处理核心,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击败了Intel,在移动嵌入式领域独占鳌头。本文将首先介绍ARM编译器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然后将着重梳理其先进的Cortex系列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于各种软件平台如JAVA、.NET的支持等。 二、 ARM编译器体系结构的历史即其新进展   2.1 ARM编译器体系结构市场前景 来自英国的ARM(Acorn RISC Machine)公司虽然以ARM编译器处理器著称,但是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却决定了ARM编译器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处理器,这点与从研发到生产到出货垂直整合的Intel公司有很大不同,ARM编译器公司采取的是授权与提成的商业模式(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 简写IP-Core):公司自己研发处理器体系架构,然后将这套架构的知识产权有偿授权给处理器制造厂商如高通、三星等半导体厂商,这些厂商造出的每一块使用ARM体系结构的芯片只需向ARM编译器公司交付低廉的提成即可。由于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低廉的成本,加上ARM编译器体系的低功耗特点,让ARM编译器体系在对价格敏感和续航能力敏感的32位嵌入式电子消费品市场如虎添翼,基本占据了32位嵌入式消费平的市场份额。发展到如今,ARM编译器芯片甚至在对运算速度要求更高的的上网本、平板电脑也大有跟Intel的ATOM处理器一较高低的实力。近来红得发紫的苹果iPad就是采用的ARM深度定制的一款处理器架构,其它还有很多运行着Android系统的平板产品、智能手机产品等也都采用ARM体系结构的处理核心。由此可见ARM编译器体系结构在移动电子消费品市场无与伦比的优势。 ??????    2.2 ARM编译器体系发展历史   1985——诞生了第一颗ARM编译器芯片,ARM1 Sample版。   1986——ARM2,具有32位数据总线,26位地址总线,16个32位寄存器的处理器实现产能量产。   20世纪80年代晚期——苹果电脑开始与Acorn合作开发新版的ARM编译器核心。   1991——与苹果的合作造就了ARM6,并进入了苹果的Apple Newton PDA和Acorn Risc-PC成为了它们的处理器。在该年正式成立了ARM公司,作为Acorn的一家子公司。   1991——至今ARM的产品已经横贯应用程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专家系统等各种计算领域,成为了移动电子消费品市场、复杂工业控制应用的处理器体系架构。   2.3 ARM编译器产品系列简介   ??2.3.1 经典ARM 处理器   ??这一系列包括的处理器架构有:   l ARM11 系列 —— 基于ARMv6 体系结构的高性能处理器   l ARM9 系列 —— 基于ARMv5 体系结构的常用处理器   l ARM7 系列 —— 面向普通应用的经典处理器   该系列适用于那些希望在新应用中追求稳定的产品。这些处理器提供了许多的特性、卓越的功效和范围广泛的操作能力,适用于成本敏感型解决方案。这些处理器每年都有数十亿的发货量,因此可确保设计者获得体系和资源,从而减少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缩短上市时间。   2.3.2 ARM编译器 Cortex 嵌入式处理器   这一系列的处理器架构有:   l Cortex-R 系列 —— 面向实时应用的卓越性能   l Cortex-M 系列 —— 面向具有确定性的微控制器应用的成本敏感型解决方案   Cortex-M 系列处理器主要是针对微控制器领域开发的,在该领域中,既需进行快速且具有高确定性的中断管理,又需将门数和可能功耗控制在最低;而Cortex-R 系列处理器的开发则面向深层嵌入式实时应用,对低功耗、良好的中断行为、卓越性能以及与现有平台的高兼容性这些需求进行了平衡考虑。   ?2.3.3 ARM编译器 Cortex 应用程序处理器   这一系列包括的处理器架构只有   l Cortex-A 系列- 开放式操作系统的高性能处理器   Cortex-A在高级工艺节点中可实现高达2GHZ+的主频,也正是由于如此卓越的性能,该处理器架构可用于下一代Internet设备,而且该系列提供单核和多核多种种类,并且提供NEON多媒体处理模块的四种选择和高级浮点执行单元和处理单元。  ? 2.3.4 ARM编译器 专家处理器   这一系列包括的处理器架构只有   l SecurCore - 面向高安全性应用的处理器   l FPGA 内核- 面向FPGA 的处理器   该系列的处理器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市场的苛刻需求。SecurCore可以用于手机SIM卡和其他识别应用,集成了多种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卓越性能,又可以检测和避免安全攻击的技术。 2.4 ARM指令集   谈到ARM编译器的指令系统,必须先明确一点的就是,ARM编译器体系结构不同于x86,它是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体系结构。所以,在ARM指令体系中,各指令相对来说更加规整、对称、简单。而且指令小于100条,基本寻址方式只有2~3中,而且指令字长都比较一直,并都在单个时钟周期内完成,以便于流水操作。在ARM7中采用的是3级流水线:取值、译码、执行。而ARM9和ARM10则是五级流水线和六级流水线。ARM编译器的访存采用的都是LOAD-STORE结构,这样可以把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都平均化,有助于高效的流水线的实现,采用这种结构也就同时意味着指令都要在寄存器间进行操作,所以ARM体系中有大量的寄存器(不少于32个)。   ?2.4.1 ARM编译器指令与Thumb指令   ARM编译器指令集可以是32位长的ARM指令,也可以是16位长的Thumb指令,这主要是为了兼容数据总线为16位的应用系统。所有的Thumb指令都有对应的ARM指令,Thumb只是ARM的一个真子集,而且Thumb指令舍弃了ARM指令集的一些特性,如大多数Thumb指令都是无条件执行的,而几乎所有的ARM指令都是有条件执行的,又如大多数的Thumb指令由于长度有限,目的寄存器是源寄存器中的一个,这跟x86的汇编指令集相似。   Thumb指令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保留32位代码优势的同时,大大节省系统的存储空间,因为在Thumb指令集中的操作数仍然是32位的,指令地址也是32位的,只是指令编码变成了16位,而ARM指令则为32位,所以,相比之下,实现同样的功能,Thumb指令的条数要比ARM略多,Thumb的存储空间仅仅是ARM存储空间的60%~70%,但是Thumb的指令条数比ARM指令条数多30%~50%,如果使用32位的存储器,由于指令条数较少等原因,ARM指令会比Thumb指令快40%左右,而使用16位存储器时,Thumb指令则会快40%~50%。同时与ARM比较Thumb指令的功耗会降低约30%。但是Thumb指令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偏移范围,在Thumb指令中条件转移偏移只有8位,也就是说只能在256Byte的范围内有条件地转移,在无条件转移中可以有16位的偏移,而这些在ARM指令中都是32位,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同时,在Thumb指令中不支持乘法和累加,没有协处理器指令没有信号量指令也没有CPSR指令。   在面临二者的取舍的时候,同其它无数的案例一样,发挥各自的长处是完美的解法。如果系统对性能要求较高,应采用32位的存储器和ARM编译器指令集,而对功耗和成本要求较高,则应使用Thumb指令集。但是如果两者结合使用,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ARM编译器指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opcode》 {《cond》} {S} 《Rd》 ,《Rn》{,《operand2》}   其中《》号内的项是必须的,{}号内的项是可选的,opcode为指令助记符;cond是该动作的执行条件;S表示影响CPSR寄存器(程序状态寄存器)的值,如果不加则表示不影响 CPSR的值;Rd表示运算结果的目标寄存器;Rn表示第1个操作数的寄存器;operand2表示第2个操作数,可选。   同时,ARM编译器芯片还支持协处理器,在ARM指令集中有对协处理器的数据操作、数据读取、数据写入和CPU与协处理器的寄存器传送的相应指令。   2.5?ARM编译器体系结构对运行平台的支持 ——Jazelle技术   运行Java虚拟机(JVM)解释Java字节码这种方式对大多数嵌入式应用来说占用空间过多,运行速度过慢。而系统发展的趋势及市场的需求决定了Java应用需要有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以及一个强大的Java虚拟机。于是催生出了Jazelle技术,从硬件上对Java虚拟机提供支持。 Jazelle DBX(Direct Bytecode eXecuTIon)是一种硬件架构扩展技术,为ARM处理器引入了第三套指令集—Java字节码。新指令集建立了一种新的状态,处理器在此状态下处理Java字节码取指令、译码和维护Java操作数栈等任务。允许它们在某些架构的硬件上加速执行Java字节码,就如其他执行模式般,它能在现存的ARM编译器与Thumb模式之间互相切换。为了降低芯片尺寸并提高性能,Jazelle DBX没有设计成传统形式的微引擎,而是融入流水线中的一个有限状态机。   Jazelle DBX技术增加了一条新的“Branch-to-Java”指令来进入Java状态。此指令支持条件执行,先检查条件标志,如果条件满足,处理器进入Java状态,跳转到指定目标地址,开始执行Java字节码。在Java状态下,PC寄存器仍是32位寻址Java字节代码。字节码的取指、译码分别在两个流水段完成(对应ARM/Thumb状态下为一个译码流水级)。32位的取指令操作一次性可以取4个Java字节码,性能优势十分明显,对于一个高度优化的商业Java虚拟机,运行评测程序或复杂的MIDP2.0应用,Jazelle DBX技术通常可带来约2~4倍的性能提升。Jazelle DBX技术允许所有的Java指令是“可重新开始”的。这样在执行Java指令过程中,即刻响应中断,从而减少中断延迟,确保实时性能。   在ARM处理器的Java状态下,有若干个ARM编译器寄存器可以功能复用(包括栈指针、栈顶四项(top4 elements of stack)、局部变量0等)。正是这些硬件复用设计,才使得只用了很少的额外逻辑(约一万两千门)就实现了一个Java机。把所有Jazelle DBX扩展所需的状态用ARM寄存器保存,也保证了和现有操作系统、中断处理程序和异常处理代码的兼容性。把栈顶四项保存在ARM寄存器中也能提高Java性能。大量的程序分析显示,大多数程序的栈深度是很小的,所以这项策略可以尽量减少内存访问,硬件也可自动处理栈溢出或下溢。   和Java协处理器或其它专用Java处理器设计不同的是,Jazelle DBX和主处理器共用缓存,这一方面能够降低功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性能。另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是确保Jazelle DBX技术不会影响实时中断性能,仍保持与操作系统中已有ARM编译器异常处理代码的兼容。 ? ? 关于亿道电子 ? ?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 ?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英飞凌雷达技术助力谷歌Pixel 4智能手机实现手势控制
2019-10-23
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到2020年,全球将有50亿人借助智能设备感知周围的环境。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开发出了一款 60 GHz雷达芯片,实现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凭借集成式天线系统,它能够精准地感知人和物体的存在及其运动,亦可测量距离和速度。该芯片是谷歌Soli技术的基石,这也是它首次被集成到智能手机上,实现了手势控制。 英飞凌电源管理与多元化市场事业部总裁Andreas Urschitz 表示:“ 凭借我们的雷达技术,设备开始能够‘感知情景’。这意味着我们的设备终于能够了解周围的环境,并做出更有目的性的反应。  60 GHz雷达芯片的精准运动检测,使谷歌Pixel 4智能手机变成了一个手势控制系统。这是人机交互的一大革新。在英飞凌,我们还致力于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来简化互动流程,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英飞凌雷达技术最初应用于汽车领域。几十年来,雷达传感器已经能够在驾驶过程中,有效地测量距离、速度和运动。后来,英飞凌针对小型装置进一步进行了功能开发。60 GHz芯片是一个完整的雷达系统,其天线占用空间小(5 x 6.5 mm),功耗也很低。它能够感知房间内物体的运动,还能以极高的精准度测量在毫米范围内的物体距离。辅以适当的软件,这些运动数据就能被转化为功能,用户无需触摸设备,通过手势即可进行操控。   装置和建筑将能和人一样感知周围的环境 英飞凌开发的传感器和芯片具有人类一样的感官,能够识别环境、处理获得的数据,其目的在于实现轻松交互,同时通过各种智能化的操作功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而在一个设备中融合多个传感器,则可创建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来测量和改善空气质量,或实现防盗保护的智能化。除了语音控制助手,“智能”家电或可穿戴设备、建筑(尤其是智能楼宇)都逐渐变得具有交互性。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房间内的人数,或调节光源需求,来提高安全性和能效。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高速PCB影响信号质量的5个方面
2019-10-23
在高速PCB设计中,“信号”始终是工程师无法绕开的一个知识点。不管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测试环节,信号质量都值得关注。该文章中,我们主要来了解下影响信号质量的5大问题。 根据目前工作的结论,信号质量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过冲,回冲,毛刺,边沿,电平。 ◆◆1、过冲◆◆   ▲过冲图 过冲带来的问题是容易造成器件损坏,过冲过大也容易对周围的信号造成串扰。造成过冲大的原因是不匹配,消除的方法有始端串电阻或末端并阻抗(或电阻)。     ◆◆2、毛刺◆◆   ▲毛刺图 毛刺作用在高速器件上,容易造成误触发、控制信号控制错误或时钟信号相位发生错误等问题,毛刺脉冲带来的问题多发生在单板工作不稳定或器件替代后出现问题。 造成毛刺的原因很多,比如逻辑冒险,串扰、地线反弹等,其消除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3、边沿◆◆   ▲边沿图 边沿速度缓慢发生在信号线上时,会造成数据采样错误。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输出端容性负载过大(负载数量过多),输出是三态时充(放)电电流小等原因。 ◆◆4、回冲◆◆   ▲回冲图 回冲产生的原因是信号线不匹配或多负载等原因,消除的方法是加匹配电阻或调整总线的拓扑结构。 ◆◆5、电平◆◆   ▲电平图 输入电平幅度不符合要求时,会造成器件输出错误。导致电平异常的原因主要有:输出过载,电平不匹配,三态总线、总线冲突等原因。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Tasking之交叉编译 Cross Linking
2019-10-23
本文档用于指导客户如何使用交叉编译功能。本文档基于TASKING_TriCore-VX_v6.3r1和v4.2r2编写。     随着AUTOSAR的广泛使用,编译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由于汽车的开发流程较长,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开发阶段,会用到不同版本的TASKING版本,如果最终使用最新版本进行编译,之前老的版本的代码需要重新进行单元测试验证,以保证代码安全。     交叉链接用于解决处理不同版本TASKING软件之间开发的软件最终使用同一个版本编译器编译的问题。因为用不同版本编写代码时所使用的编译选项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对现有的代码生成.o对象文件后加到同一个版本里,这样可以使用源代码工程中的编译选项,保证已经经过验证的代码不受影响。 下面的参数在编译器中对于项目是统一设置的的: --eabi=+bitfield-align --eabi=+char-bitfield --eabi=+half-word-align --eabi=+word-struct-align --fp-model=+float --integer-enumeration --mmu-on and --mmu-present --signed-bitfields --uchar 通过指定C编译器选项 --global-type-checking或C编译器选项--debug-info 和链接器选项--global-type-checking来检查因为这些选项使用不同设置导致的问题(或者使用MIL链接时)。但是只有对旧的对象使用--global-type-checking 或者 --debug-info。 还要注意,编译器的选项--eabi-compliant是一组--eabi选项标准的别名。为确保兼容性,当您使用--eabi选项标记char-bitfield(在v6.1r1中引入)时,当您交叉链接旧版本编译出的对象文件时,不应禁用word-struct-align(在v6.2r1中引入)和bitfield-align(在v6.3r1中引入),既不是直接交换也不是通过选项--eabi-compliant 此外,建议将TriCore编译器的以下选项对整个应用程序或PIC模块使用相同的值(这包括相应的编译指示) --core --default-a0-size --default-a1-size --default-near-size --fp-model=+soft --fp-model=+trap --pic --silicon-bug 在项目属性àC/C++ BuildàSettingsàC/C++ CompileràMiscellaneous的Additional options里面添加相关的命令,或在命令行中进行添加。   如何添加对象文件: 您可以将对象文件(.o)放到单独的文件夹中,以方便您的文件管理及更新 按照下面的步骤添加对象文件 a.     Open project Properties 打开项目属性设置界面 b.     C/C++ BuildàC/C++ Compilerà SettingsàLinkeràData Objects 添加完不同版本的对象文件,我们就可以重新编译,生成新的elf及hex文件,用于调试。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 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 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
应对智能硬件时代 ARM生态让构架多元化
2019-10-2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RM无处不在。在从ARM成立至今的25年里,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750亿。在智能手机领域,称ARM处于统治地位并不为过。 但ARM在面向消费者的计算领域取得如今的地位,时间并不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PC时代被视为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基于intel构架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设备)已经不再是消费级互联网技术的主流。 在ARM成立25周年之际,ARM先人一步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ARM构架会被颠覆嘛?谁来颠覆ARM? 在五六年前,智能手机的掀起的潮流给了ARM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当时在ARM内部,与之配套的技术储备虽然不弱,但其实并非最重要的业务——2010年之前,ARM来自个人消费市场的收入和前景看上去远不如工业控制和嵌入式计算领域。 但ARM“轻公司”的特点使其快速顺应了潮流,并在短短五年之内建立起自己的产业生态和“一定规则下的开源”环境。正如大家所知,ARM并不自己生产芯片,而是提供芯片设计方案和技术知识产权,授权合作伙伴生产。大家所熟知的苹果、高通、三星、MTK……这些合作伙伴一同推动ARM构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底层计算力的标准。 移动互联网浪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超越传统的PC互联网,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机遇不仅把ARM送入消费电子的快车道,也让ARM开始更宏观地思考行业的未来。 谁来颠覆ARM,就是在这个背景下ARM内部产生的讨论。 开放消解颠覆 没有人否认智能硬件时代将近。关键是,智能硬件时代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机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ARM被寄予的期望不仅是要守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的辉煌,更多的是如何从底层带领产业从技术上先跨入智能硬件时代。 在“2015ARM年度技术论坛”上,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昂雄认为,ARM经得住考验。 事实上,在两年前“可穿戴设备”概念刚刚起步,芯片行业已经有对新构架取代ARM的讨论。但行业实践证明了,使用ARM构架来搭建可穿戴计算设备,仍然是目前最优的选择。ARM也适时在其中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 吴昂雄对“谁来颠覆ARM构架”的问题并不陌生。他在ARM内外部都曾经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技术的发展总是超乎想象,没有什么是技术不能实现的。但取得技术成果的关键是投入度。” 吴昂雄认为,在对智能硬件时代的技术创新投入度上,ARM已经在全力以赴。在投入度足够的基础上,ARM又足够开放,这是ARM不断创新的驱动力。 “相对于自己从零开始,选择一个技术投入和服务水准都足够高的合作伙伴,是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的选择。”吴昂雄说,“更重要的是,ARM不限制合作伙伴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当ARM生态中有足够多的伙伴在做某一个技术方向时,会推动ARM向其投入技术资源。而ARM的优势就在于提供技术构架的完整性,一旦开始投入,ARM能把整个产业带入正向的循环。” 吴昂雄用Linux举例,认为ARM具备Linux的开源精神:“你看,没有人说要颠覆Linux吧,只会在Linux上做更多的改进来实现自己的开发目的。ARM也是一样,而且ARM更愿意调整自己去适应整个行业的需求。为什么还要绕开ARM去另做一个东西呢?” 颠覆ARM构架的,恰恰是ARM生态 “ARM生态”的提法并不是第一次见,在有纪念ARM成立25周年意味的“2015ARM年度技术论坛”上,ARM生态再度被提起。而这也许是最能回答“谁来颠覆ARM”的线索。 ARM生态与其他技术生态有一个突出的区别,就是这个生态是擅长先行的中小企业驱动的。ARM推崇“颠覆式创新”。而这个词描述的,恰恰是一些领先群体尝试和推动一些新技术,ARM在这个过程中会实现一些新想法,开发出一些新标准。这时候,由于ARM的动作会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些创新领域进行探索,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体系中。 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某一家ARM生态企业从ARM获得的技术支持,别家也能拿到。所以在这种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并不是本身的企业规模或在生态中的排位。ARM在ARM生态中并不扮演裁判,而把判断完全交给了市场。ARM在芯片技术上致力于multiple cluster (多簇群)、coherence (一致性)——这是一个加剧竞争的发动机。 吴昂雄对于智能硬件时代的趋势判断是“计算场景愈加分散”。ARM目前所接到的定制化客户需求较之前也有明显的增长。吴昂雄认为这是对ARM的利好,“智能硬件时代,芯片厂商要进入多个领域还要保持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ARM的开放性在这种趋势下优势是明显的。”ARM原有的客户在积极进入智能硬件领域时,客观上对ARM所提供技术的应用更加充分。所需求的计算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巩固了ARM生态的成功。”吴昂雄说。 从ARM构架到ARM生态,在概念上是一种演进而非替代。 当产业中使用“ARM构架”这个词的时候,ARM的角色是固定的——提供处理器IP,解决产品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但“ARM生态”这个词带来的变化是,ARM的角色更多样化了。在不同的ARM生态系统企业中,ARM公司可能是指南,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只是案例——这是ARM所希望看到的。 ARM的开放与ARM生态的开放 ARM本身开放的特点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就了ARM生态。而ARM生态要走向开放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命题。 ARM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本身的开放属性。吴昂雄认为ARM具备“开源精神”,但开源也是要收服务费的,这和ARM的版税类似。从商业上来说,开放给ARM带来更高的回报。 但在扮演更多角色,投入更多成本,客户服务难度变大(计算需求碎片化)的变化之下,ARM生态所尝试的开放,更有探索的意味。 ARM于2015年在中国成立了“ARM生态加速器”(即安创空间)。这在ARM的全球业务中是唯一一个。而ARM生态的开放,可能藉由这个“加速器”而产生许多可能。 吴昂雄强调了多次“ARM生态加速器”与传统意义上的加速器的区别:虽然冠名为ARM,但ARM在其中扮演的并不是一个管家的角色。吴昂雄希望更多的创新服务资源能够有通道接入到ARM生态之中。 关于亿道电子 亿道电子是国内全面的开发工具提供商,致力于将全球先进的软件产品引荐给国内研发型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致力于和客户一同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亿道电子先后与arm、Altium、Ansys、QT、TestPlant、CollabNet、Parasoft以及TouchGFX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他们在中国区的重要分销合作伙伴。亿道电子专注开发、设计、管理工具数十年,客户超过6000家,具有丰富的工具使用及客户支持经验积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arm开发、EDA板级设计、软件编译及测试工具、结构设计工具、多物理场仿真工具以及嵌入式GUI工具等产品与服务。亿道电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
查看更多→